《周公事迹壁画展》

       《周公事迹壁画展》陈列设于定鼎堂内部墙面,面积约140平方米,选取周公一生中较为突出的历史事件,以壁画的形式直观地予以宣传和展示。主要包括:

        牧野之战。这是武王伐纣灭商过程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,公元前1046年,周公辅佐武王统师于盟津(今孟津)渡过黄河,在牧野誓师,誓词就是《尚书》中的《牧誓》,是周公所作。《牧誓》中痛斥商纣王只听妲己的话,不祭祀祖先,拜天地之神;暴虐百姓,天怒人怨;申明武王躬行天罚,鼓励将士勇猛杀敌。双方激战后,纣军溃败,商朝灭亡,周朝建立。

 1681439410920523.jpg

        周公泣涕不受王位。在伐纣灭商的过程中,周公展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。因此,周武王希望将王位传位于周公,但周公坚决不接受。在商代之前,王位的继承有两种方式,一是父死子继,二是兄终弟及。按理说武王传位于周公理所应当,但周公深知这种王位继承方式的不合理性和不确定性,为避免王室内部出现因争夺王位而引起的混乱和动荡,所以周公泣涕不受王位。

       金縢藏册。武王病重期间,周公筑祭坛向三位先王(太王、王季、文王)祷告,祭文译为:“我周公旦多才多艺,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可以更好的侍奉神灵。而你们的长孙因勤劳国事,得了重病,如若先王一定要取走一个人的生命,我情愿是我周公旦。”祷告完毕后,周公将祭文放在了一个金属盒子里,并让史官秘而不宣。灭商四年后,武王病逝。在周公辅佐成王摄政期间,管叔鼓动召公蛊惑成王,众口铄金,成王将信将疑,对周公起了猜疑之心。周公为了避嫌,以视察成周八师为由,离开了丰镐来到东方。周公离开后,原本风调雨顺的镐京突然狂风骤起,吹倒了即将成熟的庄稼。在成王命史官寻找史籍中有无应对之策时,周公金縢藏册被发现。当成王看到竹简上的祭文后深感自责,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叔父,于是便派使节来到洛邑迎回了周公。

 1681459763148693.jpg

       周公辅成王。武王病故,继位的成王年仅十三岁,面对国家初立的复杂局面,周公只好摄政,时间达七年之久。期间,管叔、蔡叔很不满意,他们散布谣言,说周公“将不利于孺子(成王)”,想谋害成王,篡夺他的王位,并鼓动商朝旧势力的代表武庚和他们一起反对周公,发动军事叛乱,周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

1681459474114117.jpg

       东征平叛。周公摄政期间,面对国难,为稳定内部,保持团结,说服太公望和召公。在兄弟毁谤、侄子误解、民间闲言四起的艰难处境下,担负起继绝存亡的重担。利用了三年时间,他亲自指挥平定了管叔、蔡叔、纣王之子武庚以及东夷部落联合发动的武装叛乱,消灭了参与叛乱的50多个大小方国。管叔、武庚被杀,蔡叔被流放。从而使周初以来的动荡局面得以安定,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。

882791200e09b41a1d3fc453200fd9a.jpg

        分封诸侯。周公东征平叛后,西周的疆域不断扩大,东到大海、北到辽东、南至淮河流域。“封藩建卫,以藩屏周”就显得格外重要。于是周公以姬姓为主,将其子孙、宗亲、功臣等,分封到各地为诸侯,使天下分而治之,集中管理。据《左传·昭公28年》中记载:“周公共分封71个诸侯国,其中兄弟之国一十有五,姬姓占居五十三国。”

1681459637176602.jpg

        营建洛邑。武王伐纣灭商后,他深感偏居西方的镐京鞭长莫及,不便于统治东方,所以希望建都洛邑。成王即位后,周公把这一意图告诉成王,成王便命召公按武王遗愿到洛邑选址,之后周公到洛邑测量宫室、宗庙方位,并监督殷人建筑新邑。还把“殷顽民”迁居到这里,同时派其子君陈率领八师兵力镇守。“成周”建成后,公元前1038年,成王决定把九鼎置于此,史称“成王定鼎郏鄏(洛邑)”。当时洛邑又称成周,意思是“周道始成,王所都也”,镐京被称为宗周。“宗周”“成周”两都并立,京幾连成一片,进一步稳定了西周的统治,促进了东西经济、文化的交流与发展。

 1681459539202474.jpg

       制礼作乐。“礼乐”起源于远古,发展于夏商,鼎盛于周初。周代礼乐是周人参酌夏商礼乐,在周公的努力下形成的一整套典章制度。制礼作乐是中国的第一部法典,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,使中国成为文明之国、礼仪之邦。这是周公一生对西周和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。

1681459563210963.jpg

参观指南
       开放时间:每周二至周日9:00—17:00
       停止入场:每日16:30之后停止入场
       每周一为闭馆日(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),不对外开放。
联系电话:0379-65277005